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动态 >> 新闻动态 >>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官网_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官网下载手机版
x新闻动态

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官网_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官网下载手机版


2025-05-18 08:26:56
作者:北京海勤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来源: 原创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讨论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官网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会涉及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官网下载手机版的内容,希望能为您带来新的认识,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质量认证中心作用是什么
  2. 欧盟CE认证证书怎么查询
  3. 中国建筑业实施国际化的策略研究

建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地位日益凸显。建材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环保压力加大等。为了推动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绿色建筑新时代,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应运而生。本文将从中国建材认证中心的职能、认证体系、服务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中国建材认证中心职能

中国建材认证中心(以下简称“认证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专业认证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

1. 制定建材产品认证标准:认证中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建材产品认证标准,确保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2. 开展建材产品认证:认证中心对建材产品进行认证,对符合标准的产品颁发认证证书,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的认证信息。

3. 监督检查:认证中心对已获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持续符合认证标准,维护认证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 信息服务:认证中心为建材行业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二、中国建材认证体系

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建材产品认证体系,主要包括:

1. 产品认证:对建材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认证,如水泥、玻璃、陶瓷、石材、防水材料等。

2. 企业认证:对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进行认证,如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等。

3. 服务认证:对建材产品检测、设计、施工、监理等服务进行认证,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三、中国建材认证中心服务优势

1. 专业权威:认证中心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认证队伍,具备丰富的认证经验和专业知识,确保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2. 覆盖面广:认证中心认证产品覆盖建材行业各个领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认证服务。

3. 服务高效:认证中心采用信息化手段,简化认证流程,提高认证效率,缩短认证周期。

4. 资源共享:认证中心与国内外知名检测机构、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认证服务。

中国建材认证中心作为我国建材行业的重要认证机构,在推动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绿色建筑新时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认证中心将继续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断完善认证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为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19).认证认可条例[Z].

[2] 中国建材认证中心.(2020).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官网[EB/OL].http://www.ccc.org.cn/,2020-01-01.

[3]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018).中国建材行业年鉴[Z].

质量认证中心作用是什么

摘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作用是什么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简称CQC,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专业认证机构CQC及其设在国内外的分支机构是中国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最早、最大和最权威的认证机构,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质量认证工作经验,各项业务均成果卓著,认证客户数量居全国认证机构的首位、全球认证机构的前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质量认证机构知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机构质量认证中心作用是什么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简介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立,委托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家级认证机构。2007年重组改革后,现隶属中国检验认证集团。

CQC始终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己任,依托产品认证(包括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和认证培训业务,着力开展节能、节水(“节”字标)和环保产品认证工作。在积极促进国际贸易,调整经济结构,保护消费者安全健康,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自身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业务门类全、服务网络广、工作手段新、技术力量强、人员素质高的一流认证机构,可以方便快捷地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CQC秉承“和谐、进取、责任”的理念,正在朝着建立社会公信力高,有较强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业界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型认证机构的目标努力前行。目前,CQC在国内外共设有45个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高质量的服务。

CQC是IECEE-CB体系中国惟一的国家认证机构(NCB)和IQNet的正式成员。CQC与国外诸多知名认证机构间的国际互认业务,以及广泛的国际交流和良好的国际形象,都能使客户享受增值服务。

优质的服务、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管理水平保障了CQC业务的顺利开展,为顺利实现CQC的质量目标、为CQC这个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的品牌形象提供了有力保障。

CQC业务范围

一、授权承担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工作。

二、CQC标志认证:认证类型涉及产品安全、性能、环保、有机产品等,认证范围包括百余种产品。

三、管理体系认证:主要从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QS9000质量体系、TL9000和HACCP认证等业务。

四、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与测试组织(IECEE)的中国国家认证机构(NCB),从事颁发和认可国际多边认可CB测试证书工作,其证书被43个国家和地区的59个国家认证机构所认可。

五、作为国际认证联盟(IQNet)的成员,CQC颁发的IS09001证书和ISO14001证书将能获得联盟内其他33个国家和地区的36个成员机构的认可。

六、认证培训业务:作为经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T)认可的中国最早的认证培训机构,承担国内外各类认证培训业务。

CQC的宗旨、原则与管理体系

“公正规范,诚信高效,优质科学,创新卓越”是CQC开展认证工作的指导方针。

客观、独立和公正是CQC认证工作的基本原则。CQC遵循非歧视性的方针和工作程序。针对运作和/或活动中所引发的责任和风险,建立了充足的认证风险基金以承担与CQC有关的认证责任。CQC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认证机构,不接受社会各方任何形式的经济赞助,财务实行独立核算,有稳定的财务状况和良好的财务监督机制。CQC及其各级人员和所有参与认证过程的委员会都不受可能影响认证结论的任何商业、财务和其它方面的压力。可以在广泛的认证领域和专业范围为相关方提供满意的服务。

CQC遵守国家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相关方的要求及规范,内部建立运行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保证公正性的组织结构,确保CQC以高度的诚信实施认证业务。

质量目标:以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及整体一致的工作水平,赢得客户的信任;在认证领域,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跻身于国际著名认证机构行列。

资质国际认可资质

代表中国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IECEE)多边互认(CB)体系的国家认证机构;

代表中国加入国际认证联盟(IQNet)的国家认证机构;

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国家认证机构;

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机动车检验协会(CITA)的国家认证机构;

亚洲认证网络论坛(ANF)的正式成员;

日本政府强制性产品认证(PSE认证)境外指定承担机构;

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认证境外指定承担机构;

经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批准授权,正式成为CCX温室气体减排额度抵消项目的验证机构;

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UNFCCC)执行理事会(EB)提交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指定执行机构(DOE)资质申请材料,并通过UNFCCC公示。

国内认可资质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的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机构;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机构;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的培训机构;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产品认证机构;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会员单位;

电子电气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ECTC111)的国内归口单位;

2008年9月,经天津排放权交易所(TCX)授权正式成为第三方温室气体核查机构。

机构资源机构:

CQC现设11个产品认证分中心,33个管理体系评审中心,签约检测实验室208家,CB实验室17家。

资源:

CQC在中国境内拥有最广泛的灵活而高效的服务网络,拥有各专业的专、兼职审核员、检查员和技术专家1.2万余人。

产品认证

CQC的产品认证业务主要有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QC标志认证、国家推行自愿性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等)等认证业务,同时也是国家授权开展节能、节水(“节”字标)和环保产品认证工作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客户数量居全国认证机构首位、国际认证机构前列。

CCC产品认证简介

2001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以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替代原来的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和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制度。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简称CCC认证或3C认证。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安全认证制度,也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基本做法。

列入《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的产品包括家用电器、汽车、安全玻璃、医疗器械、电线电缆、玩具等产品,其中CQC被指定承担CCC目录范围内18大类146种产品的3C认证工作。

CQC标志认证简介

CQC标志认证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展的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之一,以加施CQC标志的方式表明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安全、性能、电磁兼容等认证要求,认证范围涉及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器、电子产品、纺织品、建材等500多种产品。CQC标志认证重点关注安全、电磁兼容、性能、有害物质限量(RoHS)等直接反映产品质量和影响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指标,旨在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推自愿认证

国推自愿认证指由国家认证认可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认证制度,经批准并具有资质的认证机构按照“统一的认证标准、实施规则和认证程序”开展实施的认证项目。

CQC承担的国推自愿认证业务包括饲料产品、国家节能环保型汽车、有机产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这四项认证主要以推荐性国标为标准进行实施。

饲料产品认证是指企业自愿申请,认证机构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按照有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合格评定的活动。饲料产品认证的对象,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等饲料产品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等饲料添加剂产品(以下简称饲料产品),共58个产品单元。饲料产品认证对饲料生产企业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要求,通过对企业现场检查和产品检验等活动,对饲料生产企业持续稳定提供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饲料产品的能力及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做出的一种评价活动。饲料产品认证过程,包括认证的申请、产品抽样检测、企业现场检查、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获证后跟踪监督检查等活动。认证模式为:产品抽样检验+企业现场检查+获证后的跟踪监督检查。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认证机构通过获证后跟踪检查来确保饲料产品质量的持续符合性。

有机农业是指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产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和销售,并通过独立的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包括有机食品、有机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生产资料和动物饲料等。中国有机产品的认证以GB/T19630.1~19630.4-2005《有机产品》为标准具体实施。认证过程包括申请、受理、检查的准备和实施、认证决定以及认证后的管理等活动。认证证书有效期为1年。

2005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GB/T20014.1~11-2005《良好农业规范》国家标准,并将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实施。2006年1月,国家认监委制定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并指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等认证机构作为试点,在种植、养殖行业全面开展CHINAGAP认证,提高我国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CHINAGAP标准涉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员工健康安全和福利、动物健康安全和福利等方面的内容,是结合中国国情,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参照EUREPGAP的有关标准制定的用来认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规范性标准。获得CHINAGAP认证证书将与EUREPGAP直接进行互认,将积极促进获证企业农食产品出口欧洲。认证证书有效期为1年。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作用是什么

CQC严格按照中国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原则开展相关工作,业务范围涵盖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CQC标志产品认证、中国推行的自愿性认证、管理体系认证、专业性培训和国际认证业务。

产品认证领域:CQC经中国认监委授权承担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工作,涉及家用电器、汽车、安全玻璃、医疗器械、电线电缆、玩具等22大类的158种产品,截止2007年5月已颁发CCC证书230,000多张。CQC还针对强制性认证以外的产品类别,开展了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称为CQC标志认证),认证范围涉及500多种产品。目前已颁发证书20,000余张。

管理体系认证领域:CQC可以开展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等多个领域的审核和认证服务,专业范围基本覆盖了全部行业类别,CQC可以为各类组织提供全面的服务。目前已颁发各类管理体系证书25,000余张。同时,随着市场的需要不断研发、开展新的认证领域和认证范围,如TS16949、ISO13485、ISO27001等领域的认证。

培训领域:CQC是经国家认可的注册范围最广的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业务范围包括:管理体系培训、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培训。经CQC培训合格者,由CQC颁发相关培训课程合格证书,该证书可作为申请注册成为国家审核员的培训证明。同时,CQC具有很强的培训课程自主开发能力,目前已开发60多门各类培训课程,其中包含有关CDM基础知识的培训课程。

国际交流

CQC已与德国T?V-S?D、T?VRheinland、韩国KFQ、日本JQA、SGS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2家认证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并与德国T?VRheinland、阿根廷IRAM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签署了认证业务相互委托协议,凭借专业、诚信的行业口碑,CQC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环境管理

禀承“优质科学、创新卓越”的宗旨,CQC十分重视国际、国内社会在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证和标准化工作。CQC作为中国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单位积极跟踪ISO14000系列标准,CQC目前参与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启动的《ISO14064-1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和《ISO14064-2项目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清除增加的量化、监测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标准的翻译和转化工作。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CQC从1996年即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在1996年颁发了中国第一张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目前已经在化工、发电等34个行业范围内颁发证书3000多张,该领域专业审核员人数超过400人。在环境管理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产品节能与环保认证

针对由欧盟实施的《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CQC成为中国第一家推出RoHS认证的认证机构,现已颁发2000多张证书。在节能产品认证方面,CQC作为骨干力量参加了中国认监委组织的节能规划、节能实施规则的讨论编写和政府采购采信认证结果等多项活动。目前已经开展的节能认证产品包括电子、电器、照明器具、电机、建筑门窗等21个节能认证类别。在机动车环保产品认证方面,特别是在节能环保型汽车认证上,CQC大力推行节能环保型汽车认证,引导汽车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步入良性循环,目前已有包括丰田、奔驰等众多国际品牌汽车实施了认证。

光伏产品认证

CQC多年来长期跟踪光伏产品国际认证动态,积极参与国内外光伏行业学术研究。向国内20多家企业颁发了CQC光伏产品标志认证。

另外,CQC还在有机农产品认证(GAP)、质量环保认证(非机电产品)等方面积极开展了认证工作,同时积极拓展森林认证和花卉认证(MSP项目)。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

欧盟CE认证证书怎么查询

欧盟认可八大认证模式

(一)工厂自我控制和认证。

Module A(内部生产控制):

1. 用于简单的、大批量的、无危害产品,仅适用应用欧洲标准生产的厂家。

2. 工厂自我进行合格评审,自我声明。

3. 技术文件提交国家机构保存十年,在此基础上,可用评审和检查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指令,生产者甚至要提供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组装过程供检查。

4. 不需要声明其生产过程能始终保证产品符合要求。

Module Ab:

1. 厂家未按欧洲标准生产。

2. 测试机构对产品的特殊零部件作随机测试。

(二)由测试机构进行评审。

Module B(EC型式评审):

工厂送样品和技术文件到它选择的测试机构供评审,测试机构出具证书。

注:仅有B不足于构成CE的使用。

Module C(与型式[样品]一致)+B:

工厂作一致性声明(与通过认证的型式一致),声明保存十年。

Module D(生产过程质量控制)+B:

本模式关注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控制,工厂按照测试机构批准的方法(质量体系,EN29003)进行生产,在此基础上声明其产品与认证型式一致(一致性声明)。

Module E(产品质量控制)+B:

本模式仅关注最终产品控制(EN29003),其余同Module D。

Module F(产品测试)+B:

工厂保证其生产过程能确保产品满足要求后,作一致性声明。认可的测试机构通过全检或抽样检查来验证其产品的符合性。测试机构颁发证书。

Module G(逐个测试):

工厂声明符合指令要求,并向测试机构提交产品技术参数,测试机构逐个检查产品后颁发证书。

Module H(综合质量控制):

本模式关注设计、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控制(EN29001)。其余同Module D+ Module E。 其中,模式F+B,模式G适用于危险度特别高的产品。

扩展资料:

CE代表欧洲统一(CONFORMITE EUROPEENNE)

1995年欧盟15个正式欧盟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

2004年加入欧盟的10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

2007年加入欧盟的2个国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2013年加入欧盟的国家:克罗地亚;

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 的3个成员国: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半欧盟国家:土耳其。

欧盟成员国内,拥有合格CE证书的产品可自由流通,加贴CE标志的产品符合有关欧洲指令规定的主要要求,并用以证实该产品已通过了相应的合格评定程序和/或制造商的合格声明,真正成为产品被允许进入欧共体市场销售的通行证。

没有CE标志的,不得上市销售,发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责令从市场收回,持续违反指令有关CE标志规定的,将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欧盟市场或被迫退出市场。

在欧盟CE的法规体系下,欧盟指定了欧盟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来执行法规指令的合格评估工作。欧盟根据不同类型的产品,制定了不同的法规指令,以满足不同产品的基本安全与健康要求,

参考资料:CE认证_百度百科

中国建筑业实施国际化的策略研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美国,建筑业与钢铁、汽车行业并列为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左右。建筑业是关联性和带动性较强的产业,据推测,建筑业每增加1元产值,可以带动建材、机械等相关行业增加的1.85元产值。1985年,由日本大成建设株式会社总承包的“鲁布革工程”,带来了我国建筑管理体系的全面改革。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越发激烈,现行的管理体制,现行的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模式、建筑行业不正当保护、行业队伍建设、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现行的建筑法规、标准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中国建筑业实施国际化的策略,是摆在中国建筑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 “WTO”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法制建设和增加法律的透明度。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一些协议,使得各成员国政府修改竞争规则变得非常困难,在几乎每一个涉及贸易环境的领域,成员国寻求多变、歧视性和保护性的政策都将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虽然中国已加入“WTO”几年了,但仍需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管理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其一,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双边和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有关规则及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

其二,中国加入“WTO”后,一切必须按“WTO”的规则办事,如国民待遇、透明度,使我国在立法和行政管理上不能完全自己做主,要与国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增强依法经营观念。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协定与协议和有关的国际惯例将成为约束和规范中国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同时,中国应加强建筑业法制建设。强化《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实施,认真规范国内建筑市场,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逐步扭转建筑市场无序的局面。建立公开、公正、平等 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建筑市场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风险担保制度,维护承发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初步建立中国建筑业法律体系框架,切实提高与世贸组织的通融性。 强化管理机制,构筑中国建企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建筑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中国建筑业应把提高竞争力的重心放在管理体系的建立方面,进一步转换企业的内部机制,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WTO”要求的管理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经济竞争也出现了新态势。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影响将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刀,它既有利于国际范围内建筑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建筑企业利润的提高;又将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弱势国家的建筑业,在竞争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国际上,体现建筑业水平的国际认证,主要包括: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环保项目应运而生,如污水处理、危险品废物处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承包商必须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文明施工,减少过去施工工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同时,在使用的建材方面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建筑业应抓紧三大国际标准认证,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能力。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动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中国建筑业应当及时捕捉和掌握国际承包市场的信息,制定相应对策。建筑企业应及时有效的得到第一手信息。同时,信息要有覆盖面,这就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网络,要通过海外机制和以世界各地的承包商、代理商、供应商及驻外使馆、经商处等为中心,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同时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以便及时准确反映世界建筑市场情况,增加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机会,为中国建筑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创造条件。企业要高度重视国内外的信息,及时扑捉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快速科学的经营决策。切实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高中国建企的国际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中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约3600万人,是美国建筑从业人员的4.5倍,而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正常年份建筑业总产值20%,中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我国2004年劳动生产率约28200元/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业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国外一流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中国建筑业应加大建筑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建筑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建筑企业要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及建设部推广十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科学含量。

加大建筑企业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步伐,采用国内外新机械、新设备,淘汰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减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不断提高建筑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要有计划地推进建筑工业化,制定标准,合理布局,使构件、配件生产标准化、通用化,建筑制品生产专业化、商业化。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科研开发中心。建筑企业应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收集市场信息,投标报价、施工设计、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应普及应用计算机,提高经营决策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国内少数特大集团已开始尝试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期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资体制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冲击国内的人才管理模式。许多国际跨国建筑集团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而这些建筑集团推行的是“本地化”策略,即建筑原料采购供应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特别是后者,不仅使外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地人的优势,也为中国建筑人才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契机和舞台。而外企丰厚的薪金、良好的福利,较好的发展前途深深吸引了大批国内优秀的建筑人才。因此,对中国建筑业来说,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

中国建筑企业应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包括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国际著名建筑企业培训。有的企业可能认为企业培养人才,一旦成材,就会出现流失的现象,得不偿失。不可否认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企业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对人才的培养。中国建筑企业应当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用好人才,这应成为中国建筑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工程招标业主名录

四川工程招标业主名录

贵州工程招标业主名录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官网和中国建材认证中心官网下载手机版的内容分享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上一篇:什么是金相切割机? 下一篇:硬度计在热处理行业的应用

联系我们: Tel: 158 111 31812, E-mail: haiqintech@163.com